m.亚洲天堂,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您當前的位置:邦誠首頁 > 新聞資訊 > 干貨知識
邦誠動態 政策資訊 干貨知識 合作問答 會計處理 資料下載 相關推薦

 

每日一學|與子女相關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這樣處理!

日期 :[2022年09月30] 編輯 : 邦誠財稅 【糾錯】 瀏覽次數 1403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Click on the blue word & follow us

轉眼間,開學快一個月了,與子女相關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你填報了嗎?小學入學,大學畢業,本碩博連讀期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不同的情形該怎么享受或填報專項附加扣除呢?今天,小編整理了關注度較高的幾個問題,歡迎對照查閱。

Q

1、我孩子今年大學畢業,請問在填報子女教育扣除時,該怎么填寫教育終止時間?

答:教育終止時間是指子女因就業或者其他原因不再繼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時點。如果填寫了教育終止時間,從次月起,就不再繼續享受子女教育扣除。


如果您的子女當前受教育階段即將畢業,但還會繼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則無需填寫,否則無法正常享受扣除政策。

Q

2、公司員工有兩個孩子,一個已上初中,一個今年小學入學,請問是否能對不同的子女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

答:可以。有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對不同的子女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即對子女甲可以選擇由一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對子女乙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照每月500元的標準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Q

3、我現在處于本碩博連讀的博士階段,父母已經申報享受了子女教育。我博士讀書時取得律師資格證書,可以申報扣除繼續教育嗎?

答:如您有綜合所得(比如稿酬或勞務報酬等),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取得證書的當年,可以享受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扣除(3600元/年)。

Q

4、我參加自學考試取得合格證書后,是否可以享受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答:按照《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應考者取得一門課程的單科合格證書后,教育部門即為其建立考籍管理檔案。具有考籍管理檔案的考生,可以按規定享受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Q

5、公司員工今年剛出生一對雙胞胎,請問在享受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時扣除標準是多少?扣除金額能在父母之間分配嗎?

答: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按照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有多個嬰幼兒的父母,可以對不同的嬰幼兒選擇不同的扣除方式。即對嬰幼兒甲可以選擇由一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對嬰幼兒乙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照每月500元的標準扣除。這兩種分配方式,父母可以根據情況自行選擇,選定扣除方式后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Q

6、今年剛出生的嬰幼兒,父母在享受專項附加扣除中的嬰幼兒信息應當如何填報?

答:嬰幼兒出生后,如獲得載明其姓名、出生日期、父母姓名等信息的《出生醫學證明》,納稅人可以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紙質《扣除信息表》填報子女信息。證件類型可選擇“出生醫學證明”,并填寫相應編號和嬰幼兒出生時間即可;嬰幼兒已被賦予居民身份證號碼的,證件類型也可選擇“居民身份證”,并填寫身份證號碼和嬰幼兒出生時間即可;嬰幼兒名下是中國護照、外國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等身份證件信息,也可作為填報證件。


如果嬰幼兒暫未獲取上述證件,也可選擇“其他個人證件”并在備注中如實填寫相關情況,不影響納稅人享受扣除。后續納稅人取得嬰幼兒的出生醫學證明或者居民身份證號碼的,及時補充更新即可。如稅務機關聯系納稅人核實有關情況,納稅人可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將證件照片等證明資料推送給稅務機關證明真實性,以便繼續享受扣除。

-END-



微信號|bangcheng_caishui

客服熱線|400-001-8130

來源:本文由中國稅務報整理,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標簽:

上一頁:企業常見的十五大稅務風險!

下一頁:金稅四期15類功能40項風險提示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想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這兩個問題一定要知道!

根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2號)第三條規定
2015-12-21
母公司通過子公司銀行貸款是否繳納營業稅?

A公司下屬子公司向銀行貸款1億元,發放后轉給A公司使用,根據銀行貸款合同約定的本息支付給子公司,由子公司償還給銀行
2016-01-07
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后,取得的不動產向哪里申請代開發票?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委托地稅局代征稅款和代開增值稅發票的通知》(稅總函〔2016〕145號)第一條第二款規定:
2016-06-02
【邦誠財稅】年終感恩回饋活動,錯過再等一年!

【邦誠財稅】年終感恩回饋活動,錯過再等一年!
2017-11-09

×

文章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