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7年09月27] 編輯 : 邦誠財稅 【糾錯】 瀏覽次數 3737
互聯網這個概念已經越來越廣泛傳播開來,傳統行業(yè)怎么樣擁抱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煥發(fā)新的活力,微信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傳統行業(yè),說到傳統行業(yè)大家能想到都是哪些?汽車站?停車場?醫(yī)院?餐廳?這些是不是都是傳統行業(yè)呢?
傳統行業(yè)怎么轉型互聯網,首先要從思維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傳統行業(yè)轉型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很多人都會琢磨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先簡單總結一下這兩者的區(qū)別,+互聯網:渠道搬家、銷售、再銷售。在過去,傳統媒體、傳統行業(yè),他們只是把互聯網當成了一個渠道,傳統媒體認為所謂的互聯網+就是把原來那些報紙、雜志、電視的內容直接放在網絡上,PC時代內容放在互聯網上,移動時代,這些媒體覺得開一個公眾號就可以了。
而傳統行業(yè)呢,也一樣,認為互聯網就是一個簡單的疊加,要不呢就是把自己的商品產品放在網絡上就可以了,要不就是開發(fā)一個APP,有體系做點事情就可以了,簡單地把互聯網+理解成了渠道搬家,最終還是銷售,再銷售!
其實不僅僅是傳統行業(yè),就連許多互聯網公司都一樣,把原來的PC產品變成了APP,玩得還是PC思維。
既然+互聯網不是互聯網+,那么什么才是互聯網+?我自己也總結了幾個方面:
互聯網+是一種思維方式
互聯網是一種連接工具,改變你未來客戶的溝通、團隊的管理、商業(yè)模式的改變
互聯網+未來的形態(tài):去中心化入口、大數據、輕資產
從思維方式來講:過去PC 時代的流量這個問題,放在我們實體商業(yè)里面,有沒有流量的概念呢?王老吉說,一天有2000萬人在喝王老吉,這要是換成互聯網的流量是什么概念啊?
類似還有很多,一個好的餐廳、一個汽車站、一個停車場,這些地方大多是在一個好的地段,不缺人流,但是,過去我們賺的都是顧客吃飯的錢,停車的錢,買票的錢。那么如果用互聯網+的思維來看問題,會怎樣呢?
舉例來說,比如汽車站,如果是+互聯網,很簡單,我直接把我的買票功能放在網絡上就好了,或者開發(fā)一個 APP,但是,這不是互聯網+,開一個公眾號,開通微信支付,不僅不需要開發(fā) APP就可以實現購買功能,你還有了用戶,汽車站可以整合上下游以及周邊的服務,有了更多的實體場景。比如,收入微信卡包的汽車票,可以變成一個 020 超級入口,向用戶提供行李寄存、周邊服務優(yōu)惠推送,還可以變成旅游集散中心,提供購票服務和旅游景點租用服務,甚至還可以和當地的土特產公司相結合,做線上電商。
再比如停車場,過去的停車場就是收取用戶的停車費,頂多在進出桿上貼一個什么整形醫(yī)院廣告,但是,你想過沒有,停車場的用戶都是高端用戶,他們都是來消費的,你每天看他們進進出出,卻對他們一無所知,假如你有流量思維,這些人就變成你的用戶了,100個停車場,就是100萬用戶,這在互聯網里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錢,你可以給他們推送卡券、團購券、推薦汽車服務等,你就是一個入口,甚至有了用戶還可以估值,放大了好多倍。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廣州有一個社區(qū)服務的,他們在廣深有40多個大樓盤都有水果店,他們之前想怎么開公共號做O2O。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你只是賣水果根本就不用開公共號,沒有人為了買水果特地關注公共號。
但是因為他們在每個社區(qū)都有門店,服務整個社區(qū)的十幾萬人,這就是流量。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做成綜合的社區(qū)服務平臺,送水果只是其中的一個,可以在這里洗衣服,免費送水果。社保、體檢、美容,廣告可不可以直接到家?所有進不來小社區(qū)的商業(yè),都可以通過這個窗口進去,它又成了一個廣告平臺。
上一頁:切勿拖延!企業(yè)被列入經營異常?后果比你想象的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