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7年08月17] 編輯 : 邦誠財稅 【糾錯】 瀏覽次數 3910
從開局之年的全面播種、次第開花,到關鍵之年的全面發力、縱深推進,再到深化之年的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全面深化改革正勢不可擋地改變著各行各業。在財稅領域,中辦國辦2015年12月印發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拉開了稅務系統稅收征管體制最深刻的一次改革:這是我國稅收發展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文件從國家治理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的高度,對稅收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和部署。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財稅體制改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和示范效應?!斗桨浮废掳l以來,廣東稅務部門以敢為人先、率先垂范的改革精神,持續推動改革任務從“規模速度之最”到“效率質量之優”,從“亮點紛呈”到“系統集成”,結出了納稅人獲得感顯著提升、稅收征管效能大幅提高、稅收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等改革碩果。
再不是那條尋常舊時的老路,這是一條改革路徑無從參考、改革效果不可預知的嶄新之路。
為充分激發各地改革創新活力,國家稅務總局綜合考慮工作基礎、地區平衡等因素,確定了“5+10+N”的深化改革試點格局?!?”即選擇上海、江蘇、河南、重慶和遼寧等5個省市作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10”即選擇北京、廣東、陜西、寧夏、深圳等10個省市作為專項改革試點單位,“N”即鼓勵其他地區稅務機關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部分項目開展先行先試。其中,加快電子稅務局建設、共建辦稅服務廳、推進銀稅互動、實施分類分級風險管理、加強大企業稅收服務與管理、優化稅務稽查、深度參與國際稅收合作,是廣東先行先試的重任。
為將中央的“藍圖”落地“施工圖”,廣東稅務部門明確了理順征管職責劃分、創新納稅服務機制、轉變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優化稅務組織體系、構建稅收共治格局等相互關聯的6大類主要任務,并進一步細分為37項具體改革舉措,形成了一套“全景式”的改革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不僅要注重思想方法、設計方法、操作方法,還要注重推進方法,這是全面深化改革階段性特征轉換的必然要求。
突出改革的頂層推動力,是廣東推進稅收改革的“關鍵一招”。廣東省國稅局、省地稅局主要負責人帶頭嚴格落實改革主體責任,將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作為“頭號工程”,定期聽取改革工作匯報,每月召開國地稅聯席會議,聽取深改問題反饋,構建全鏈條推進機制和全過程控制機制,督促改革措施落實到位。改革如具系統性、整體性、系統性,必事半功倍。
“在當前稅收改革進入深水期、試點工作集中推進的情況下,績效管理所具有的全面覆蓋、目標導向和全程監控特點,恰好解決了改革攻堅過程中資源調度難、過程控制難、成果檢驗難等幾大難題?!睆V東省國稅局蔣余良總會計師表示,用好績效考核的“指揮棒”,讓廣東稅務部門踐履惟新。廣東稅務部門將深化征管體制改革考核指標覆蓋了全省國稅、地稅系統320多個黨組,形成了改革責任落實到位、改革考評科學有效、改革激勵約束有力的良好格局。
至上而下的強大推力,讓深化國地稅征管改革在勇于改革并善于改革的廣東走出了“排頭兵”的速度:2016年,廣東承接的7項專項改革試點全部如期完成,為全國征管改革拿出了“模板”,其他試點項目穩步推進。2017年,七項專項改革試點進一步深化,功能不斷優化升級。按照部署安排,2017年廣東將基本完成中央方案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2018年至2020年,廣東將建成符合中央精神、適應時代要求、富有廣東特色的現代稅收征管體制。
我國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建立了分設國稅、地稅兩套稅務機構的征管體制,20多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國稅收征管體制還存在職責不夠清晰、執法不夠統一、辦稅不夠便利等問題。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聚焦納稅人難點、痛點、堵點,廣東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樹立“問題導向”思維,大刀闊斧瞄準辦稅瓶頸。
廣東省國稅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凌宏興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實現聯合辦稅的辦稅服務廳共有834個,占全省國地稅縣級以上辦稅服務廳比例超過90%。與此同時,國地稅共同進駐政府政務大廳共119個,“一門式”服務模式已在全省多地扎根,稅收治理更好地融入了現代治理體系,在實體辦稅空間的物理融合中,引發了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化學反應”。
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全省首個國地稅聯合一門式辦稅服務廳已經進駐政府“一門式”行政服務中心2年。在這里,10余個政府部門共同進駐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其中26個稅務窗口均可通辦國稅、地稅業務,辦理完涉稅業務后,相關涉稅信息通過佛山市綜合治稅平臺共享給海關、工商等部門。
兩個門融成了“一個門”,“一個門”融入了“一大門”,辦稅負擔還能如何進一步減輕?探索還在繼續。
2016年6月29日,全國首個國地稅共建的省級電子稅務局——廣東省電子稅務局正式發布上線試運行,創新集成了申報繳稅、事項辦理、辦稅服務、發票管理等八大類832項國地稅業務。自上線以來,廣東電子稅務局共服務了460萬戶納稅人,完成申報1785.58萬戶次,繳款279.86萬次,減少納稅人紙質資料報送80%。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陳學著介紹,2017年7月1日開始,廣東電子稅務局已成功實現了從“逐步擴大試點”到“全面單軌運行”,功能不斷優化拓展。
《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后,各市稅務部門結合地域特點,一系列創新性的落實舉措次地花開。以廣州為例,廣州稅務部門大力推行預約辦稅,為納稅人節省辦稅成本。據統計,2017年1-7月,廣州151萬戶次納稅人通過微信預約方式辦理國稅業務,同比增加48萬戶次,增長40%,辦稅等候時間持續下降,降幅達到46%。
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引來了“鳳凰”筑巢。2016年以來,一大批重大項目紛紛簽約或進駐廣州:投資總額200億元的思科系統(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將成立思科美國以外最大的物聯網研發平臺和智能制造運營平臺;船隊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的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選擇將總部落戶廣州……
2017年7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作出政策部署,提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工作部署。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江蘇5?。ㄊ校┒悇諜C關開展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工作。圍繞“大數據應用”“發票開具”“信用管理”等與納稅人密切相關的領域,又一批先行先試的稅收征管改革舉措呼之欲出。
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不僅著眼于辦稅載體創新,也聚焦著各類納稅人群體的發展。
大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影響廣東稅收經濟的“關鍵少數”。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通過聚焦管理層級提升,將大企業風險管理、稅源監控、稅收經濟分析、個性化服務等復雜涉稅事項提升至省、市統籌實施,實現稅務部門與管理對象層級匹配、能力對等,促進管理質效與稅收遵從同步提升。同時,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廣東已成為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量最大的地區。隨著深入參與國際稅收合作改革試點任務的深入落地,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為廣東外向型經濟帶來了發展新契機。
“如何報告境外投資和所得信息?如何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如何解決跨境稅收爭議?這一系列的問題,對于初出國門的我們,確實是一個較大的考驗?!被叵肫鹬袩煿驹诩砥艺崴诡D的項目成立之初的手足無措,廣東中煙工業責任有限公司財務部副部長孔永洪對廣東稅務部門及時對相關政策開展點對點輔導的舉措點贊,“幫助我們解決‘走出去’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正如中鐵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廣東國地稅聯合舉辦的稅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上說的:“在這里,我有幸福感;走出去,我有安全感?!?/span>
廣東小微企業眾多,為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廣東省稅務部門與發改委、銀監會、保監會、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共享納稅信用信息,推出“銀稅互動”“稅保合作”,推出“稅融通”“稅銀通”等金融產品。2017年上半年,稅務部門聯合廣東省金融機構應用納稅信用信息累計向誠信納稅人提供貸款356.67億元,其中共為6456萬戶中小微企業提供276.62億元貸款,極大地激發了廣東創新活力。
“有了‘銀稅互動’項目,我們憑借納稅信用就得到了真金白銀,這筆資金在關鍵時刻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背敝菔叙埰娇h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先生介紹,該公司此前在業務拓展中遇到了資金困難,借助“銀稅互動”項目成功獲得600萬元信用貸款,得以增加養殖品種、改造生產設備,企業發展煥發出新活力。
“改革的核心在于一個‘變’字,在企業經營中,我們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只有在創新中求‘變’,才能在‘變’中謀得發展。在稅收改革的這一年多時間以來,正是廣東國地稅的“不變”助推了我們企業的‘變’大、‘變’強、‘變’好,廣東稅收改革卓見成效,作為企業的我們,也受益良多。”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黃宏矩說。
稅務端的改革帶動著企業端的改革向縱深發展,廣東“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基本形成,企業利潤增加,轉型升級成效初顯。今年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315.93億元,利潤總額4080.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15.1%。在40個行業大類中,有35個行業實現了利潤增長。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鄙罨愂崭母锫飞希粌H有“深水區”的盤綜復雜,也曾面臨“無人區”的創新之難。
“攻堅過程中,項目組面臨云技術架構難、國稅地稅流程整合復雜、業務事項更新快等瓶頸問題,在開發公司技術人員都一籌莫展的情況下,是稅務骨干扛起了重擔,百人攻堅團隊連續奮戰了近2年,建成了使用人數最多的省級電子稅務局。這就是我所經歷的‘將改革進行到底’?!被貞浧饛V東電子稅務局的建設歷程,陳學著感慨萬千。
實際上,在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在廣東稅務系統,從來就不缺乏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敢于拼搏的稅收改革故事: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試點上線、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重于泰山的使命鍛造了鐵軍般的鋼鐵意志,而精益求精的執著煉就了精兵式的工匠精神。
在廣東稅收改革展上,廣東省人大代表、立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凱旋在聽取了稅收改革歷程介紹后,用“三個感動”總結了感受:感動于稅務人“敢啃硬骨頭的改革精神”,稅務系統敢闖敢試、大刀闊斧,突破了一些關系稅收事業長遠發展的關口;感動于稅務人“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稅務人以擔當精神、創新意識、實干作風謀劃改革、推進改革、落實改革;感動于稅務人“馬上就辦的服務精神”,在多項稅收改革密集落地的改革大年,涌現出一大批夙夜在公、忘我奉獻的勤奮稅務人,為稅務鐵軍講政治、有激情、敢擔當的優良品質添加了最美的注腳。
致敬“匠心”,唯有將改革進行到底。在《方案》下發近兩年之際,廣東稅務部門正持續深化征管體制改革,踏上將改革成果串點成線、系統集成的新長征。
“我們感到要在亮點紛呈的基礎上提升工作的整體水平,必須按照深化改革、注重集成的要求,串點成線,建設比較完善的稅收工作體系。為此,我們正致力在全系統構建稅收征管、納稅服務、廉政防控、行政管理、國稅文化六大體系,力求通過提升發展層次,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是我們率先基本實現稅收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局長胡金木指出。
上一頁:重磅!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新規公布,這些變化必須關注!
下一頁:廣東省國家稅務局關于啟用重點稅源監控企業網上申報平臺的通知